期刊简介
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》杂志于1990年创刊,面对国内外公开发行。2009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,被收录为“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”(中国科技核心期刊)。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流行病学、卫生统计学、卫生经济学、健康教育学、卫生管理学、社会医学、传染病学、寄生虫学、媒介生物学、营养学、毒理学、消毒学、环境医学、职业病学、地方病学、卫生检验、食品卫生学、环境卫生学、劳动卫生学、放射卫生学、卫生工程学、少儿卫生学、妇幼卫生学、优生学等20多个学科。
往期目录
-
2001
-
2002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-
2019
首页>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

- 杂志名称: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
- 主管单位: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
- 主办单位:湖北省预防医学会;中华预防医学会;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
- 国际刊号:1006-2483
- 国内刊号:42-1734/R
- 出版周期:双月刊
期刊荣誉:期刊收录:维普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万方收录(中)
食品中无机砷含量的分析
王滨;王耀成;王建平;江永圣;易卫斌
关键词:各类食品, 无机砷, 砷含量, 国家卫生标准, 原子荧光光谱法, 原子荧光光度计, 神经系统疾病, 氢化物发生, 最大耐受量, 与国际接轨, 荧光光度法, 卫生学评价, 新陈代谢, 细胞死亡, 神经细胞, 含量水平, 分析方法, 断续流动, 蛋白结合, 代谢障碍
摘要:砷是巯基酶毒物[1],可与细胞内酶蛋白结合而使酶失去活性,从而影响组织的新陈代谢,引起细胞死亡.也可使神经细胞代谢障碍,引起神经系统疾病.目前国际上均以无机砷的形式进行卫生学评价.FAO/WHO 1988年建议无机砷形式暂定每周大耐受量(PTWI)为15 μg/kg,即每日允许摄入量(ADI)为0.128 mg(以体重60 kg计)[2],我国自70年代至今几十种各类食品的卫生标准均以总砷形式制订的,为了与国际接轨,制定无机砷国家卫生标准已势在必行.随着国产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商品化,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[3]为测定低含量砷提供了理想的分析方法.于2000年6~8月利用断续流动氢化物发生--原子荧光光谱法对14类63种96份食品中无机砷含量进行测定,对食品中无机砷含量水平及分布有了初步了解,通过对食品中无机砷含量的分析与研究,提出了无机砷允许限量建议值.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