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简介
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》杂志于1990年创刊,面对国内外公开发行。2009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,被收录为“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”(中国科技核心期刊)。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流行病学、卫生统计学、卫生经济学、健康教育学、卫生管理学、社会医学、传染病学、寄生虫学、媒介生物学、营养学、毒理学、消毒学、环境医学、职业病学、地方病学、卫生检验、食品卫生学、环境卫生学、劳动卫生学、放射卫生学、卫生工程学、少儿卫生学、妇幼卫生学、优生学等20多个学科。
往期目录
-
2001
-
2002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-
2019
首页>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

- 杂志名称: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
- 主管单位: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
- 主办单位:湖北省预防医学会;中华预防医学会;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
- 国际刊号:1006-2483
- 国内刊号:42-1734/R
- 出版周期:双月刊
期刊荣誉:期刊收录:维普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万方收录(中)
副溶血性弧菌GB/T4789.7-2008检验方法的改良
陈茂义;胡婕;胡静荣;陈婷;毛春林;石韬;益琼;李斌;杨中香
关键词:
摘要:副溶血性弧菌(Vibrio parahaemolyticus,简称Vp),属于弧菌科,弧菌属,大量分布在海域沿岸、江河人海口,对人类具有致病作用,可引起食物中毒、感染性腹泻及伤口感染等疾病,严重者可以威胁生命.1950年藤野首先从大阪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到此菌[1],目前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病原菌,也是我国沿海城市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,近年来已经取代沙门菌占据首位[2].副溶血性弧菌也随着海鲜和其他各种海产品的流通,逐步从我国沿海向内陆蔓延,并由海产品通过中间环节污染到淡水产品,成为内陆不可忽视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[3].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目前使用的是国标GB/T4789-2008[4]检测方法,研究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国标检验方法进行了改进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.
友情链接